找到相关内容152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世界观

    世尊对人生问题作何解释呢?这应先自我人的生死由来说起。     二、佛性与妄心    释迦牟尼世尊于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之际,世尊云:‘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,一切智,自然智,即得现前。’  世尊说众生如来智慧德相,这智慧德相是什么呢?原来智慧德相,就是万德万能的佛性。  佛性又称真性,自性,常住佛性,妙真如性,真如实相等。名称虽然不同,实际上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1640192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─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工夫浅深、悟证地位则因人而异,是为修德也。“不觉”乃迷背本觉、随境生著,起惑造业,以迷为德,一切生死凡夫是也。印师以《华严经》所云:“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,但因妄想执著,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、无碍智,则得现前。”[注61]说明:“一切众生如来智慧者,本觉理体也。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者,逆本觉而起惑造业、轮回六道也。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者,顺本觉而修,渐至圆成佛果也。”[注62]  儒家方面,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946656.html
  • 华严宗性起思想的形成

    品》这众生本如来智慧和觉性的说法,叫人想起佛教的心性本净思想,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如来藏学说。(注11)根据这学说,一切众生原来具有如来的觉性,只是这觉性现时为烦恼覆盖,未被觉察;当众生闻法修行,去除...众生如来的智慧性和觉性的构想。智俨解说性起,主要是环绕这构想,作出进一步发挥。《华严经问答》采取相同进路,而且其立论之设题和用语,处处显示受到智俨性起思想所影响,可视之为智俨性起思想之诠释。 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748132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不见,唯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佛性也。   贪恚痴诸烦恼,若总说便是无明。如来智者,谓佛知也。如来眼者,谓佛见也 。如来身者,谓佛法身也。结加趺坐俨然不动者,谓佛报化身也。此即是说,于众生无明烦恼当中...轮转。   然佛以佛眼观见,众生于六道轮转烦恼身中,有如来法身常住无染,如来智慧德相。犹于萎华之中,有化佛,结加趺坐,放无数光明。   【又善男子。譬如天眼之人。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——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工夫浅深、悟证地位则因人而异,是为修德也。「不觉」乃迷背本觉、随境生着,起惑造业,以迷为德,一切生死凡夫是也。印师以《华严经》所云:「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,但因妄想执着,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、无碍智,则得现前。」[注61]说明:「一切众生如来智慧者,本觉理体也。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者,逆本觉而起惑造业、轮回六道也。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者,顺本觉而修,渐至圆成佛果也。」[注62]  儒家方面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271357.html
  • 心经略说-黄念祖老居士主讲

    人人都有一个真心,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。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,不是真的我。我们现在不实,我们在上当受骗。我们的真心,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那一刹那就说:‘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如来...的是磁性,但是你要找出这个磁性是找不到的。磁铁有磁性,但是找磁性就不可得。通过磁性,可以理解人的自性(佛性),但你要找是找不著的。人人如来智慧德相,正由于我们的自性,我们的本心啊,而这一切事相都是...

    佚名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576254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大家做好心理准备。)   释迦牟尼世尊于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之际,世尊云:“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,一切智,自然智,即得现前。”   世尊说众生如来智慧德相,这智慧德相是什么呢?原来智慧德相,就是万德万能的佛性。   佛性又称真如、自性、常住佛性、妙真如性、真如实相等。名称虽然不同,实际上是一个东西,它就是我们各人原的本性。   这种本性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.1484)由此可见佛法中,“父母”的涵义有多么宽广了。六道众生,在旷劫之中都曾做过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父母或亲眷属,每个生命个体的孝心,又岂可止及于现世父母,止及于人类呢?况且大地众生如来智慧德相,...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相执着,而不证得。”(《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》卷1,《卍续藏》24·No.0467)能否彻见自心中所住的“如来智慧德相”,是众生或为迷或为悟的决定因,所以六祖大师说:“不悟即佛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濒死临终修佛功德现前的探讨

    存在于每一位大地含灵众生的生命中,所以世尊昔日于菩提树下成佛时,佛陀所说的第一句话,即是“奇哉!众生如来种性。”而当这法身明光消失后,随之而来的即是会出现亡者生前的记忆与影像(如同放电影般),而后...“看着自己的身体进入开刀房,剧痛又再次袭来,这一次,我知道又回到身体内了;事后医生告诉我,伤势非常严重,内脏破裂、大量内出血,能够把这条命救回来真是奇迹。”   (一)众生有佛性、自性的光明 ...

    阿贵

    |临终|中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758547745.html
  • 刘长乐:佛教的包容与包容佛教

    机遇的路。那就是矛盾、冲突、融合、发展之路。 佛教包容的根本思想,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:无缘同慈,同体大悲。 慈悲心是佛教包容的源头,正如华严经所说,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德相。这与儒家的和而...的佛教徒是世界公民。佛教是最和平精神的宗教。佛教和平传播的原因在于八种特性:兼容性、理智性、可行性、效益性、和平性、慈悲性、忍辱性、普遍性。佛教徒强调没有远近、敌我、叛教者或不可触者之分,从而使和平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0252637319.html